“立秋不是秋,秋在处暑后”,随着夏末的微风轻轻拂过,我们迎来了传统节气中的重要时刻——处暑。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,处暑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,标志着炎热夏季的逐渐远去,凉爽的秋天即将拉开序幕。
由区文联、区妇联、区文明办联动指导、区二十四节气文化协会与南华教育城主办的”廿四雅韵·艺路童行”亲子学堂(第二期)将于8月22日19:30在南华教育城举办。这是花都区深化”我们的节日”主题活动、“讲好中国故事”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创新实践,通过沉浸式节气体验搭建家风建设沟通的桥梁。
指导单位
花都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
花都区妇女联合会
花都区文明办
主办单位
花都区二十四节气文化协会
南华教育城
活动主题
“廿四雅韵·艺路童行”花都亲子学堂(第二期)处暑篇
活动时间和地点
时间:8月22日19:30——21:00(周五晚上)
地点:南华教育城(花都区云山大道53号)
活动报名二维码

活动亮点抢先看
1.少儿才艺
2.主题分享
3.亲子互动
4.有奖问答
5.文艺演绎
6.亲子共读
亲子齐诵中国古代蒙学经典《千字文》节选,培育家国情怀
处暑寓意
处暑,这一节气名,寓意着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,三伏天也已接近尾声。 青草印禅心,白头更世事,带着秋天的韵味与故事。处暑的来临,不仅预示着秋季的脚步渐近,更意味着林果和农作物纷纷成熟,农民们忙碌着采摘,同时为水稻施肥,为即将到来的丰收季节做好准备。
处暑习俗
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。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,俗称“作七月半”或“中元节”。民间向来就有“七月八月看巧云”之说,其中就有“出游迎秋”之意。处暑之后,秋意渐浓,正是人们畅游郊野、迎秋赏景的好时节。
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认知天象、物候、时令、自然变化规律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,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。结合多种形式开展主题节气教育活动,融入现代家庭教育中,培养儿童及家庭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,促进家庭关系融洽。